華語網(wǎng)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(xué)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

首頁 > 文言專題 > 文言文翻譯

沈括《宣頭》“予及史館檢討時”原文逐句翻譯

[移動版] 作者:佚名

沈括《宣頭》“予及史館檢討時”原文逐句翻譯

予及史館檢討時,議樞密院札子問宣頭所起。我剛兼任史館檢討時,參與討論樞密院札子所問宣頭文件的來歷。

予按唐故事,中書舍人職掌詔誥,皆寫四本,一本為底,一本為宣。我考察唐代舊事,中書舍人職掌起草詔誥,都寫成四份,其中一份為底本,一份為宣本。

此“宣”謂行出耳,未以名書也。這個“宣”本指由宮廷頒行出來,在初并未用作文件的名稱。

晚唐樞密使自禁中受旨,出付中書,即謂之“宣”。晚唐樞密使自宮廷中領(lǐng)受皇帝旨意,出而交付中書省,即稱之為“宣”。

中書承受,錄之于籍,謂之“宣底”。中書省承受之后,抄錄一份于文件簿,就稱之為“宣底”。

今史館中尚有《梁宣底》二卷,如今之“圣語簿”也。現(xiàn)在史館中還保存有《梁宣底》二卷,就像現(xiàn)在的“圣語簿”。

梁朝初置崇政院,專行密命;至后唐莊宗復(fù)樞密使,使郭崇韜、安重誨為之,始分領(lǐng)政事。后梁初置崇政院,專掌傳達(dá)皇帝的機(jī)密詔命;至后唐莊宗恢復(fù)樞密院,使郭崇韜、安重誨為樞密使,樞密院才開始分領(lǐng)軍政大權(quán)。

不關(guān)由中書,直行下者謂之“宣”,如中書之“敕”當(dāng)時樞密院傳達(dá)皇帝旨意的文件不經(jīng)由中書省,而直接頒行于下級部門的,就稱為“宣”,如同中書省所頒行的“敕”

;小事則發(fā)頭子、擬堂帖也。至于較小的事體,則由樞密院發(fā)頭子,中書省擬堂帖。

至今樞密院用宣及頭子。至今樞密院仍用宣及頭子。

本朝樞密院亦用札子,但中書札子,宰相押字在上,次相及參相以次向下;樞密院札子,樞長押字在下,副貳以次向上,以此為別。本朝樞密院也用札子,但中書省的札子,宰相的簽名畫押在上面,名次在后的宰相及參知政事(副宰相)的簽名畫押依次向下排列;樞密院的札子,則長官的簽名畫押在下面,副長官的簽名畫押依次向上排列,以此與中書省的札子相區(qū)別。

頭子,唯給驛馬之類用之。樞密院的頭子,只在供給驛馬之類的小事情上使用。

 

隨機(jī)推薦